科技日報記者 劉霞
英國樸茨茅斯大學與巴西聯(lián)邦大學聯(lián)合團隊,在新一期《皇家天文學會月報》刊發(fā)論文稱,他們在距地球50億光年的“宇宙馬蹄”星系中心,拍攝到迄今質量最大的黑洞。這個宇宙“巨無霸”的質量高達太陽的360億倍,相當于銀河系中心黑洞的1萬倍,已逼近理論預測的黑洞質量極限。
傳統(tǒng)測量遙遠黑洞質量的方法依賴其活躍吸積狀態(tài),但這類估算往往存在較大誤差。為探測遙遠的黑洞并估算其質量,研究團隊創(chuàng)新性地結合了引力透鏡效應與恒星運動學分析。恒星運動學被視為黑洞質量測量的黃金標準,加入引力透鏡效應有助延伸觀測視野。
此次,團隊借助這兩種方式,檢測到了黑洞改變了與其“擦身而過”的光的路徑,同時宿主星系內部核心區(qū)域的恒星以每秒近400公里的驚人速度運行。這兩項關鍵證據(jù)共同鎖定了這個龐然大物的存在,并揭示了其“體重”。
這一創(chuàng)新方法尤其擅長探測“休眠”黑洞,即那些在觀測時沒有積極吸積物質的黑洞,為發(fā)現(xiàn)更多“沉睡”的超大質量黑洞開辟了新途徑。
團隊表示,此次發(fā)現(xiàn)對理解星系與其內部超大質量黑洞的共生關系具有重要意義。星系生長時會將物質輸送給中心黑洞,部分物質促使黑洞膨脹,其余則形成釋放巨大能量的類星體。這些能量阻止了氣體云凝聚成新恒星,從而調控整個星系的演化進程。
下一步,團隊將借助歐幾里得空間望遠鏡,運用這項創(chuàng)新方法搜尋更多超大質量黑洞,并揭示黑洞在恒星形成過程中扮演的角色。